柿子论坛

首页 » 生长环境 » 问答 » 济宁非遗记录之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鲁锦
TUhjnbcbe - 2023/9/1 22:59:00

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济宁、荷泽两市及周边地区,其中尤以济宁市的嘉祥县为典型代表。

关于嘉祥纺织工艺的最早记录是《战国策·秦策·秦武阳谓甘茂章》,其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另外,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刻有一幅《曾母投杼图》,其中曾母使用的斜织机就是今天遍及鲁西南家家户户的立式织机的先祖。西汉刘向《烈女传》“秋胡戏妻”故事中记载秋胡之妻靠植桑奉养婆婆,秋胡戏妻之地即为桑林边。这些史料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嘉祥一带就是桑蚕之地,纺织技术已经成熟。汉代时期,亢父(今济宁市)是全国三大纺织、服饰手工业中心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鲁西南地区广植桑麻,桑麻纺织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的“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和“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的诗句,描绘出唐代山东纺织业的盛况。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丝、麻纺织工艺揉于棉纺织工艺,织成的棉布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嘉祥元代曹元用墓出土的棉菱形花纹织锦,其精美的图案显现出起步阶段的嘉祥民间织锦技艺已经十分精湛。清代鲁西南民间织锦曾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今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研究所还收藏着清代鲁西南民间织锦数百个品种。20世纪70年代,民间织锦在鲁西南的农村依然普遍,当地妇女人人擅长纺线织布,产品多为自用。据档案资料记载,嘉祥民间手工织机曾经达到1.4万多台,纺棉车10万多架,三、四户就有一台织布机,每户就有两三架纺棉车,很多一家一户就能独立地进行纺、浆、径、涮、织等全套工序。

织锦的织造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先后要经过大大小小72道工序,主要有纺线、染线、扽线、经线、闯杼、刷线、掏缯、吊机子、织布9道主工序。每道工序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织造工具几乎全是木制的。随着鲁西南劳动妇女对纺织技术的不断革新,民间织锦由最初一把梭、两把梭,发展到13把梭,最多可达20把梭。

经过种棉、采棉、去籽、弹棉、搓“补几”等前期准备工作,即可开始纺线。

一、纺线

把纺车支在地上,纺线人右手转动纺轮,左手捏着棉条接向线锭子的线头,手不断前后拉动,线丝丝缕缕绵延而出。纺线的工艺看似简单,实际需要常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两手配合得收放自如。

二、染线

纺好线就可以染色了。过去都是自家织布,自家染色。染料是用艾叶、稻草、石榴、柿子及一些中药材制作而成的。到了70年代后期,逐渐变为直接买成线织布。

三、扽线

染好的线首先要浆,要扽。浆线就像浆衣服,用面和水打成稠浆糊,将线放入搓揉,把浆糊全部揉到色线中去。然后将线穿晾在横杆上,用扽线棒扽,让线彻底干透。浆过和扽过的线失去了粘性,彼此不会纠缠,不会乱,为经线和织布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经线

经线杆是简易却又重要的经线工具,妇女们往往在农具的杂什堆里顺手抄出几件家什,比如锄头、耙等,用砖头石块压一压,拿旧布条固定即可。经线杆上穿几十个铁环,用线将环固定,每个环下按照织布图案将色线络子排好。比如三十个铁环下放三十个络子,根据选定的图案依次排列为:1英绿/1黄/1梅红/7二红/1白/1红/6白/2红/5黄/1白/2黄/2白,这三十根色线构成一个图案组织。

经线橛的数量要根据布匹的长度来确定。比如要经相同纹样的六床被面,取一床半被面长度为两根经线橛之间的距离,当地人称为“一沟”,一般一沟为13米左右(由炕的长度、宽度和布面的幅宽决定),则经线橛来回钉置五个,即四沟,以保证六床被面的长度。紧挨最后一根线橛再加置一根,这两根称为“交橛”,是每趟经线的结束之处,经线在这里需要交叉,故而得名。经线橛固定后,将每个络子的色线牵出穿过上面的铁环,两两相系,这时就可以经线了。经线人将铁环上的线一一牵出(30根线)执在手中,按由死橛(即第一根橛)到交橛的顺序分别挂在每一根经线橛上。当走到交橛时,需要“拾交”,即右手食指、中指将每根线按顺时针翻绕使线产生交叉,按次序分别挂在两根交橛上,然后返回。这样由交橛到死橛将线挂在每一根经线橛上,这样来回经20趟,则每一根线橛上都挂有根色线,走回死橛,经线完毕。

五、闯杼

从闯杼开始各道工序都在为上机织布作具体的准备。杼是织布时离穿梭来往的纬线最近的一个织机部件,用于控制经线构成的布幅宽度。闯杼就是用篾片将经线按顺序一根根分离插入杼中,使几百根经线各司其位,防止纠缠。

六、刷线

闯杼完毕开始刷线,以清理经线之间的缠连,使其一根根次序井然。

七、掏缯

掏缯是织锦的一个重要工序,因为不同的掏缯方法决定了经线上不同的图案变化。缯的目的就是在织造时使经线一根上、一根下分离形成织口,便于穿纬线。缯越多形成的织口变化也越多,则织物的纹样也越趋于丰富多彩。织平纹织物时掏缯比较简单,只有两匹缯。提花布使用四匹缯,织布时不仅经线和纬线自身存在图案变化,织不同的纹样掏缯方法也不同。

待掏缯结束后开始闯第二遍杼,这主要是为了织布时经线条缕分明,成布后布幅宽度固定,防止宽窄不一。

八、吊机子

织布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吊机子,就是将织机的各部件全部组合调试出来,包括拴布、吊脚蹑、吊缯等。这道工序操作起来看似简单,却完全凭经验行事。所以吊机子总是由有经验的长辈来操作。

九、织布

待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织布。织二匹缯的平纹织布比较简单,织机下两个脚蹑,一匹缯吊一个脚蹑,织布时两脚分踏两蹑,左右轮流。一脚踩蹑时,一缯下,经线形成织口,右手同时将梭子从织口的右端用力滑向织口的左端,左手接梭,右手拉绳框拍紧所织纬线,松手则绳框自动滑回原位。另一脚踩另一蹑,另一缯下,经线再次形成织口,左手再用力将梭由织口的左端滑向右端,右手接梭,左手拉动绳框拍击所织纬线,绳框复原。比较复杂的是四匹缯的提花布,四匹缯下吊四根脚蹑,每次两脚踏两蹑,则两缯下,经面形成织口,纬线穿梭如同平纹布的织法,而后拉动绳框拍击纬线。每次同时踏下两根脚蹑牵动两缯下决定了经线以四线(四匹缯一缯掏一线,循环往复)为单位,四根经线两两之间可以产生出多种组合变化。经纬交织的不同组合再加上经纬色线的不同变幻为织锦的纹样创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当最后一段经线织到缯处就可以“了机”了,剪断经线,卸下织布,织布结束。

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意境,是靠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纹饰来体现的。嘉祥织锦在最初的平纹、斜纹、缎纹、方格纹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枣花纹、水纹、狗牙纹、斗纹、芝麻花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八种基本纹样。早期的2匹缯,已发展到现在的4匹缯、6匹缯、8匹缯。能够纺、染成22种基本色线,织成多种绚丽图案。“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纹样,纯黑的平纹镶边,红黄绿色彩鲜艳的流水纹,反映了人民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迷魂阵”、“喜字锦”,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妇女们从复杂工艺中领略到的乐趣。嘉祥县黄垓乡的织布能手,凭提花斗纹的技巧,可织出形象逼真的人物、动物和各种花卉图案,如"孔雀开屏"、"枣花竹节"、“十样景”、“外廓城、里廓城,当中坐着老朝廷”,“八砖铺地九项门,楝子开花转遭围”,“小猫蹄、大猫蹄,中间串着一根筋”,“八砖、七砖、柳条花”等,真可谓巧夺天工,五彩斑斓。

鲁西南地区流传有《棉花段》歌谣,说的就是织布的工序。“……奇溜嘎嗒去轧棉,一边出的是花种,一边出的是雪片。沙木弓,牛皮弦,腚沟夹个柳芭椽,枣木槌子旋得溜溜圆,弹得棉花朴然然。拿梃子,搬案板,搓得补几细又圆。好使的车子八根齿,好使的锭子两头尖,纺的穗子像鹅蛋。打车子打,线轴子穿,浆线杆架着浆线椽。扽线棒棒拿在手,砰砰喳喳扽三遍。旋风子转,落子缠,经线姑娘两边站,织布就像坐花船,织出布来平展展,送到缸里染青蓝。粉子浆,棒槌掂,剪子铰,钢针钻,做了一件大布衫。虽说不是值钱货,七十二样都占全。十字大街站一站,让您夸夸俺的好手段。”由此可以看出,一幅织锦里蕴含着多少繁杂的劳动。织好的布经晒干、拼接、捶平,制成床单、衣服等,才能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在纺织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织布只能织四个缯以内的;而手工织布则可以织到六个缯、八个缯。缯数越多,对技艺的精确性要求越高,必须头脑清晰、记忆力强,否则稍有疏忽出错,布面的花纹就会错乱。

鲁西南民间织锦,作为一种带有图案的布料,是将有色线按设计好的经纬织成图案。鲁西南的农家妇女能以22种基本色线变幻出多种几何图案,让人叹为观止。织者的乐趣,也正在这随心所欲的千变万化之中。

鲁西南民间织锦图案的意境,不是拘泥于具体的事物形象。如水纹包鱼眼纹样,点线结合象征鱼眼和水的高度概括性;在寓意方面,鱼眼图案与黎族的蛙纹有着类似的多子祈福的含义。“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由合斗花纹组成盘、碗,蓝白二色交织出星辰,天上星星与人间共欢,既体现了婚宴的热闹,还记录了民间以八为上菜单位的习俗。再如“外廓城、里廓城,当中坐着老朝廷”的传统纹样,图案中黄格象征宫外,蓝格象征宫内,宫外明亮舒坦,宫内安详平静,表达了人们对善理国政的尧帝的怀念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鲁西南民间织锦,用色讲究“鲜亮”,所以配色对比强烈,颜色纯度高、明度高,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对比中达到统一。织锦的色彩又不是纯视觉的,而是与一定的民间传统观念相关联,具有一定的寓意性、象征性,反映了红火热闹的传统观念。如“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红靠黄、亮晃晃”等口诀,要的是符合人们吉祥喜庆的审美观念,是人们心理情感的直接描述,也符合以织锦作为新婚陪嫁物的民间礼俗。

在传统社会,纺布本身就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从种棉到纺织,维持着“男耕女织”的社会模式,保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稳定运行。织锦的织造和应用完全是民间化、生活化的,除了最基本的服饰方面的作用,鲁西南民间织锦还具有其他民俗功用:

(一)婚俗方面,直到现在,鲁西南地区在女儿出嫁时必须陪送织锦的被面、床单等,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那种审美倾向、吉祥愿望的表达依然传承不息。

(二)社交礼仪中,亲戚朋友结婚时,送上一匹织锦或织锦床单,是十分体面的礼物,因为是自己亲手纺织的,显得礼重。

(三)节日与信仰习俗,二月二龙抬头日,不得纺线,不动针线(否则会触怒天上的水龙,往下掉蜈蚣加以惩罚);清明不纺线、不弹棉,不轧棉(否则会拧坏地里返青的麦苗)等,都是与纺织相关的禁忌,也被人们世代信守着。

织锦不仅仅是一项生产技艺,更是女人情感和理想的表达方式和渠道,是一种充满个性和情感的艺术创造,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通过织锦可以透析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特征以及女性自身对家庭角色的强化等社会问题。遵循着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方式,女红是女人的本分,会织布是女子最起码的生活本领。因此,能织多少纹样,织制是否平整,配色是否美观等,成为评定一位女子是否贤惠灵巧的依据。鲁西南地区,新娘的嫁妆中必有织锦,包括被面、床单等,出嫁当天,婆家和当地村民都会以织锦的花色、数量和技巧来衡量、品评新娘的品行和手艺。所以,从小就学习织布的女孩子,其纺织锦的过程也是在筹备自己的嫁妆,每个女孩子都是带着无限憧憬在精心编织着,织进了对幸福美满婚姻的向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而织锦不仅是她未来婚姻生活的见证,还将伴随她走完一世。

鲁西南地区属于黄河文化带,在当地土生土长的织锦,成为一种富有黄河特色的民间工艺。织布质地厚实挺括,图案抽象朴实,色泽艳丽明快,于浑厚中见艳丽,于粗犷中见精细,表现手法朴实率真。这种古朴豪放的艺术风格,既形成于黄河文化带这一特定地域,也成因于当地人敦厚朴实、爽朗正直的性格气质。总之,鲁西南民间织锦天然的韵味、粗朴的质地、鲜亮的用色,契合了鲁西南人民淳厚实在、热情率真的品格,体现着人们朴素的审美直觉和约定俗成的价值判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
查看完整版本: 济宁非遗记录之鲁西南民间织锦技艺鲁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