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滩
山西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较多,多覆盖在更新世*土层之下,为原地埋藏遗址,这个特点和我以前去过的其他省市的遗址不同,可以保存更为多样的信息。除了石器以外,还会有用火遗迹,石制品拼合,伴生哺乳动物化石,甚至古人类化石等。吉县清水河(村民称狮子河)两岸从西村到大田窝村15公里范围内的二级台地上分布有26处细石器遗址,总称为柿子滩遗址,是中国目前距今1万至2万年间现存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其中比较集中的柿子滩、高楼河沟口和狮子河村为中心的三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活动中心是我们此次考察的重点。
本文作者在高楼河沟口遗址
年3月31日,从临汾到吉县,再从吉县包车去柿子滩遗址。由于遗址范围广,我们先确定了第一个目标点—高楼河沟口,然后计划其他目标点徒步考察。在行车途中,会根据百度地图判断车辆行驶的位置,以便于判断遗址的地点。另外多留意公路两边的*土堆积以及商店和农家乐等信息,为补充水源和食物做准备。幸运的是司机老师对清水河两岸村庄十分熟悉,我们很快找到了高楼河沟口。然后又根据留意的沿路商店,返回1公里购买了6瓶矿泉水和2瓶可乐,把大背包放在商店看护,以便于轻装考察,再次返回高楼河沟口与司机告别,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下午返回用车。
高楼河沟口
公路的左边是深切地下二三十米的清水河,右侧是*土堆积的高坡,周围群山环绕,面对这样的地貌,我们初次接触,一时难以判断那里会有石器或者剖面。所谓的高楼河沟口,应该是山上的高楼河村流向清水河的一条小水沟的名字,沟口是沟与清水河交界的地方。沟口有一条小山路通向高楼河村,我们首先沿着河沟和小路走,观察两边剖面,多为紫红色、紫灰色砂岩、薄层砂岩、泥岩等,属于三叠纪纸坊组地层。在山体的上部堆积有*土,但位置较高,走了百余米后,放弃返回沟口。沟口处左右两侧均有通向*土高坡的小道,道上长满了带有刺的野枣树,我和小慧兵分两路上山查看,终因路不好走,半道无功而返。
清水河
高楼河沟口的左前方有盖房子的村民,还停了辆小车,我们决定去第二个地点—狮子河村。小慧是从事教育管理和心理学方面工作的对中国史前文化具有极大热情的爱好者,对人礼貌大方热情,和当地村民沟通是她的特长。经过一番交涉后,我们顺利的坐上小车来到狮子河村。然后继续走群众路线,几经询问,终于找到一位对遗址发掘剖面比较熟悉的村民可以骑摩托车带我们考察。面对这位向导,我有些犹豫,见他说话口齿不清,走路颠簸,还冲着我傻笑,感觉是个弱智人员,而小慧说没事放心好了,事后解释他属于抽动症,智商没啥毛病。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骑上了摩托,一辆摩托三个人在公路上飞驰,竟还算平稳,我逐步释放了心情。
年—年,为配合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考古队发现了以狮子河村为中心的第三处更为丰富的原始人类活动中心营地,此处营地为中国目前发掘规模较大,埋藏较为丰富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露天营地遗址。其中81.4%的用火遗迹的中心和周围都集中分布有石制品和化石等原生埋藏的文化遗物,围绕用火遗迹还出土了蚌壳和鸵鸟蛋壳制穿孔装饰品、研磨石、颜料块以及石磨盘等。当年发掘的地点和剖面,很多已经被高速公路建设所毁坏。其中有一个点,剖面清晰完好,保存在高速公路路桥的下面。
狮子河村遗址剖面
此点发掘平方米,发掘深度15米,发现8个文化层,共清理出相对集中的旷野类型用火遗迹处,出土文化遗物3万余件。此外,还发掘出文化年代早于距今年的细石核和细石叶。据了解,从清水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底砾层和*土钙质结核层,还出土了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其中石制品共21件,原料为石英岩、燧石和石英砾石,类型包括石片、刮削器和尖状器。该地点的地质年代在中更新世早期,文化年代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晚段,文化面貌以小型石制品为主。细石器和清水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突破了以前一直认为的柿子滩遗址距今2万—1万年的时间界限。距今2.5万年前典型细石器的发现,为探索中国细石器起源“华北说”提供了必要的考古学依据,石磨盘的发现为研究史前人类的食物结构、解决中国原始经济类型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的过渡形式以及原始农业的起源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狮子河村遗址的石制品(疑似石磨盘)
我们在此点停留了半个小时,在剖面上发现小型手锤一个,卵形的石头上,两端带有明显的锤击点,近端带有片疤,另外还得到带有钙质包浆的有人工痕迹的砂岩质石制品一块,上面略凹,疑似石磨盘。这两件石制品的获得是第一次与柿子滩遗址古人的对话和链接。
狮子河遗址的小型手锤
此时已到中午,阳光直射,身体略显疲惫,路边有一家饭店,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要了三碗排骨饸饹面,等了许久面来了,红红的三大盆,上面有青菜、土豆块和排骨,颜色诱人,数量多多,这怎么吃的了啊?一碗面体现了*土高原人豪爽的性格。等待期间,我们的摩的向导回家给我们带来了吉县的苹果,色彩鲜艳浓红、口感香脆甜爽,是中国国家地理标识产品。在美美的饱餐之后,精神倍感清爽,三人上路再次来到高楼河沟口。
12元一盆的排骨饸饹面
向导说发掘剖面就在高坡上面,十年多年前他亲眼看见很多人在这里挖掘了一两个月。还是我们上午走的小路,曲折向上,劈荆斩刺,上到半山腰,果然发现两处明显的人工挖掘的的长方形剖面。此时我对所谓的清水河二级台地的说法有了具体的体会,此处估计高出河面四五十米,历经十几年风雨,剖面依旧完整,略显沧桑,我也感慨万分。年,经发掘发现了距今2万—1万年间3个层面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清理出4处用火遗迹、修整石器的工作区、余件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制作精美的蚌质穿孔装饰品。这片区域曾经是古人的一处重要的活动区域,当年应该是河水宽阔清澈,水草丰美,适宜生活,而如今荒草遍地,河道深切,满目苍凉。
遗址剖面
高楼河沟口遗址剖面图(图片来自于网络)
我这视力2.0的眼睛在剖面、地面上扫射,所到之处绝无遗漏,终于在一块从剖面上跌落的*土里发现了第一枚细石器,黑色燧石质地的锥钻,器型典型,工艺精湛,上面还覆盖钙质包浆。又陆续发现几块两三厘米大小的骨骼化石,放于舌尖上,可以黏上掉不了来,这是检测骨骼化石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发现的喜悦伴随着夸张的惊叫,不知是否惊扰了古人的睡梦,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这是野外最美好的时刻,发现感、成就感,一切劳累随之而去。需要说明的是所有石器全部埋藏在更新世地层之下,地面土层没有耕种,所以不经过发掘,很难发现更多的石器。收获多少不是目的,只有来了才真正体会到柿子滩遗址埋藏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小慧也在剖面上部的地表收获一枚细石器,也算是皆大欢喜。
精致的细石器—锥钻
哺乳动物化石碎片
下山的过程更为艰辛,手被野枣刺扎了数下,衣服被勾上就不敢动了,只有把带刺的枝条慢慢取下才可以继续,难道是古人想留我们共进晚餐不成?摩托车继续向前,路上又发现两处剖面,由于地势较陡,我们决定放弃,但是在较低的层位却发现一块粗大型的石片石器制品。在一个较大的非考古剖面,我们准备近距离看看,没想到一条很大凶恶的狗狗正怒目瞪着我们怒吼,好吧,你的地盘,你的守护,我们不去了。目标直奔柿子滩地点,也是我们最后一个目标点。
粗大的石片石器制品
柿子滩是吉县境内最大河流清水河下游北岸的一块滩地,因为这块滩地上长着12棵老得不能结果的柿子树而得名。传说,柿子滩上可以捡到火石,用来取火吸烟。年吉县文化馆阎金铸先生根据这个传说让本地人带领,从柿子滩捡到60多件石制品以及烧骨、化石碎片等,在紧靠滩地西北的石崖下还找到两处用黑红颜色绘成的岩画,逐步揭开了柿子滩遗址的神秘面纱。
柿子滩遗址
摩托车在蛇形的山间公路飞驰,甚是刺激,相距10公里处就是*河壶口瀑布,到了柿子滩被眼前险要的地形地貌震撼了,这里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河道深切,瀑布成群,视野开阔,绝对是古人活动的绝佳场地。站在高处,大声吼叫,浮想联翩。当时的晚期智人是以部落为单位的团体,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互助关系,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有的是团结,用集体的力量抗衡野兽,适应大自然。他们以采集渔猎为生,过着艰辛的生活。他们都有一门手艺,就是制作石器,或许还有技艺精湛的师傅,他们制造出了精美的石制品。每一件石制品都有他独特的故事,或与野兽搏斗,或割取兽皮;每一件贝壳穿孔器饰品可能都是姑娘们的心爱之物;每一件石磨盘都磨制出了颜料,绘制了最原始的艺术作品。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爱情,可能一件精美的石器,就是爱情的信物。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任何一件石器都经历了岁月、历史和人为的考验,能够拥有它们真的是我们的幸运也是它们的幸运。
柿子滩遗址出土的饰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许是柿子滩人来的多,被无数次地毯式的搜索,我只侥幸捡得一小枚黑色燧石质地的细石器,虽小,但打击泡、片疤明显,小巧精致。一时忘情,嬉笑于山水间,竟然把岩画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今天写文章时才想起有史前岩画没有寻找,留下些许遗憾,或许本来世界就没有完美二字。柿子滩岩画以赭红色赤铁矿粉为颜料,绘制了一幅“裸体女性图”和一幅“舞蹈狩猎格斗图”,技法简练,稚气生动,是人类最早期的绘画作品之一,是真正的心灵之作。
柿子滩遗址细石器
夕阳西下,我们也顺利完成了这次柿子滩遗址的考察,向导帮我们背着背包,满脸热情,透着*土高原人特有的质朴和憨厚。清水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人,感恩这里的人们,从2.5万年前到现代,他们厮守着这片古老的土地,创造出了史前文明和现在文明的奇迹。春天的柿子滩满眼嫩绿,生机勃勃,愿这里的古人类遗址得到保护性发展,愿这里的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柿子滩上的紫丁香花
扫一扫添加左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