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f;。
文丨牛耕
父亲部队转业后,除了喜欢喂养一大群鸽子,还喜欢侍弄花草,尤其是老家院子西南角的那棵柿子树。从我记事起,那棵柿子树就已经有老搪瓷碗的碗口粗细了。每年初夏,到了传说中的人间四月天,柿子树上就陆续开满白蕊*瓣的小花。每朵花瓣都朝下开放,顶端有着四瓣硕大的绿色花萼,其实就是柿子长大以后托着果实的柿子柄。父亲经常给柿子树松土,不断地给我们兄妹叨念“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父亲曾经告诉我,柿子开花是比较奇特的,它们是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我踮起脚尖捡观察枝头上的花瓣,果不其然,不少花瓣里都有一个绿绒绒的小柿子果。有的花瓣稚果脱落,中间露出一个圆形小洞,像母亲手工做的老棉鞋上面镶嵌的铝质气眼扣。落花时节,我和胡同里的孩子们就在柿子树下面捡拾一些完整的花瓣,用棉线串起来戴在脖子上当项链,我们细嗅着淡淡的柿子花香,盼望着柿子们快点儿长大。没有成熟的柿子是酸涩的。青柿子的那股涩也是我童年记忆中难以忘却的味道。尽管我和“娘娘腔”、二愣多次尝试用棉花套子捂柿子,看能不能像山楂、苹果一样提前捂熟,结果却都以大家满嘴苦涩的失败而告终,“身体圆圆没有毛,不是桔子不是桃。云里雾里过几夜,脱去绿衣换红袍。”这是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教给我为数不多的谜语之一。后来父亲参*去了*汽车兵团,利用训练的空隙坚持自学文化课,不仅会背诵毛主席语录,还跟着当地的维族学跳*舞,经常引经据典地给我们讲他在部队的各种经历,一点儿也不像小学没毕业。“七月的枣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肚皮。”到了中秋时节,在秋阳的高照下,挂在枝头的柿子们轻抿薄霜,由表入里,慢慢地从青涩变得红艳,从硬邦邦的青果变为松软的红色小灯笼。在夕阳的映衬下,那些熟透了的红柿子透射着金色的光芒,简直是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摘下来的柿子被父亲整齐地摆放在搪瓷托盘里,轻轻取出一枚软乎乎的红柿子,力度不敢太大,生怕一不小心就捏破了那层近乎透明的薄皮儿。掰开黏糯的柿子,甜香的汁液不断地溢出来,含在嘴里,就像一块充满蜜汁的软糖,绵软甘甜。虽然柿子好吃,可是却有很多禁忌,不能同时吃红薯、鸡蛋、鱼虾,不仅容易肚子疼,还有可能造成结石。父亲总会及时提醒我们不要贪吃柿子,合理饮食,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无论柿子树是丰收还是减产,父亲总要留一些柿子继续挂在枝头。哪怕那些熟透了的柿子们掉在地面上摔得像一堆堆稀泥,打扫起来也很费劲。于是我就不解地问父亲,为啥每年都要留一些柿子在树上浪费掉?父亲说:“这些柿子,是专门留给鸟雀们过冬的。鸟雀们冬天经常受冻挨饿,所以得给它们留点容易找到的食物。来年春天,柿子树和庄稼们还得指望它们捉害虫呢。”看我若有所思地点着头,父亲又说:“这棵柿子树,原来一直种在奶奶家。老宅子被你那个酒晕子二叔卖钱还账了,这棵树,是你奶奶留下的唯一的念想了。”父亲说完就开始故意背着我,仰望着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直勾勾地愣神。后来我才知道,那一次,父亲的眼圈儿,红了老半天。
(图片来源:姑苏阿焦)
作者简介
常犯二
煮字为药
不见病愈
但愿
出走归来
仍是少年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