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儿时看《还珠格格》,一个情节小编记忆犹新:小燕子一行人在逃亡途中经过一片柿子林,当她几乎把整片林中柿子摘光的时候,林子的主人突然出现,哭着喊着要求他们赔偿。
本来银两就不充裕的他们,只好将身边所有值钱的物品都拿出来,赔付给柿子主人,这场风波才算平静下来。(嗯,此剧情充分说明便宜不能随便占!)
所以,乃们不用猜也知道,童年回忆杀只是因为今天鹦鹉厨房要写的主题是——柿子!
除了平常吃柿子外,“柿子”二字也常常被爱看韩剧的宝宝挂在嘴边,这是因为朝鲜古代的世子(中国古代称为太子)总是被大家可爱的叫做柿子,从《屋塔房王世子》到最近刚刚结束的《云画的月光》,柿子夫妇虽然下车了,但现在吃柿子的最佳时节已经到了。
柿子在中国的历史较为悠久,流通记录至少有年了。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每年秋冬为它的成熟季节。除了可以生食以外,还能做成柿饼、柿酒,也可入菜。
《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平,有健脾、治嗽、止血之功。”现代医学更是认为,柿子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有较好疗效。
那么,你喜欢吃软柿子还是硬柿子呢?
首先,“柿子要挑软的捏”这句话包含一定道理。柿子刚摘下来较硬,不宜食用。果肉中含有的可溶性单宁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会逐渐转化为不溶性物质,吃起来会有涩涩的感觉(这也是葡萄酒中涩感的来源)。所以,脱涩是吃柿子的一项特殊步骤,需要久置变软或者人工处理方可入口。细嚼慢咽可以减少涩感,也不会使单宁成分和胃中蛋白结合,对胃造成伤害。
其次,也并不是所有柿子单宁成分都很足,甜柿品种,如罗田柿,它的单宁含量远远小于涩柿,购买时可挑选此品种,就可省去脱涩步骤,不需要久置变软。
正是由于这个单宁成分在“作祟”,柿子不能过多过快或者空腹吃,肠胃不容易消化,如果结成胃柿石就得不偿失了,更有甚者还会引发胃出血,适量才是硬道理!
柿饼是我们在市面上常常见到的柿子加工品,成熟的柿子经过阳光的曝晒,表面渗出由果糖、葡萄糖结晶形成的柿霜,如蜜饯一样清甜爽口。
说的再多,都不如吃上一口最实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柿子入菜具体该怎么做吧。(计量单位的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