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岁月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习俗,各种各样的神奇意象,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的各种吉祥话,各种吉祥图案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沉淀。
《凡俗心愿》中说:“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民间流传广泛,小小一方,不仅承载着古人向往平安顺遂的殷切心意,更凝聚了中国人植根灵魂深处的国民精神与浪漫情怀。”
诸如,如意。
如意是一种器物。
《凡俗心愿》中说:“在古代中国,人们制作了一种器物,可兼作后背发痒而手又够不到时的手指状蚤仗和文官上奏时用于书写启事要文备忘的笏板,同时还可用于指挥护身。因其器物功能取名为如意。”
最早的时候,如意是随同佛教一同从印度传来的,传说古代僧侣讲经时常将要点记于其上。
今天很多菩萨手上拿着的就是如意,后来随着道教的兴盛,如意又仿照灵芝和祥云的形状,是颂祝之物。
如意也是一种图案。
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很多寓意良好的图案都有涉及到如意,或是一整个如意绘于其中,或是选择如意边角的祥云等样式加入其中。
如意,也是一种吉祥话。
吉祥如意,似乎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恭贺之词了,很多时候想给人说个好话,但又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会用“吉祥如意”四个字来概括,简单但又实用。
在《凡俗心愿》中就有“事事如意”“平安如意”“百事如意”等等,寓意好听的吉祥话,同时也把这些话与一些事物结合起来,比如“事事如意”就是两个柿子,柿柿寓意事事,两个柿子和如意结合起来的图案。
“事事如意”,运用于我们诸多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意衣服,女子的发簪等都可以用这一个“事事如意”的图案来呈现。
吉祥话被编制成了绘画。
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可以说流传至今的应用广泛的图案都有一定的寓意,只是我们平时都忽略了而已。
《凡俗心愿》中集齐了条吉祥语词,余副传统图案,可以说是一本“中国古典美学普及读物,是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唯一美中不足且讽刺的是这是一本由日本人所写的书。
《凡俗心愿》的作者野崎诚近留居中国数十年算是对中国风俗文化研究得透透的了。
有人说“这书也可以叫吉祥话谐音梗大全”,也没错,书中总总图案是文化,是风俗,是吉祥,也是人民的希望。
最后,生活中的那些图案,你知道有什么寓意吗?
或许,对传统图案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凡俗心愿》这本书。